您的位置:首页 > 党纪法规 > 理论指导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  查看2099次

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是关键。图为工作人员在2020年10月19日举办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向参观者介绍X光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一系列部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收入的8篇文章,对此作了集中反映,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学习这个专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这一思想,是5年来我们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当前,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卷收入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要求我们科学把握目标和重点。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本卷收入的《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创新驱动力越来越大,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我国创新能力仍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鉴于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三农”工作着手。本卷收入的《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要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注意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为此,要坚持按规律办事,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

五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又作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重要部署。本卷收入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所以要按照客观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六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论断,推动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当前,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因此,要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本卷收入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张卓然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0月22日理论周刊第5版)


         

主办:中共云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丨 云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临沧市云县新云洲社区广场南路1号  邮箱:yxjwxcb@163.com  
 滇公网安备:53092202000135号 滇ICP备19003775号-1  技术支持:临沧腾毅科技

金刷子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