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洁文化
家乡的变化
信息来源:省纪委监委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  ‖  查看5435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了40年。我的家乡也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着巨变。

我的家乡——巨甸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金沙江畔。改革开放前夕那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山沟沟。因为,我正巧赶在改革开放前夕出生。记忆里,家乡是个贫穷的小村庄。门前有一条蜿蜒的公路,公路以上有山长着茂密的森林。路下你会看到一条像银蛇一样盘绕的金沙江,这江水随季节变化万千,有时浑浊,有时碧绿。村子里还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流向金沙江,低矮的房屋和希望的田野,一切仿佛依稀在眼前。沿江的路那可是山路十八弯,那个年代的代步工具除了双腿还是双腿。

外婆家离我家乡31公里,年少时,逢年过节要去走亲戚看外婆,都是用脚步丈量来来回回的路途。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醒祖国的边陲小镇,我的家乡也日益有了变化。80年代初在铺满泥土的马路上偶尔会看到一张吉普车飞驰而过,看了又欣喜又羡慕。于是,我也会追着吉普车跑上一段路,不管马路上厚厚的一层灰土会不会蓬头盖面而来,只为闻一闻那新奇的汽油味,只为梦想有一天我也可以离开家乡到县城,到省城去看大千世界,只为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车而奔跑。

80年代初我入学了,乡村里有一个完小,离家不远。说是上学,可是很多清晨我都会随母亲去上山拾柴火,到山边龙潭或小河里挑水,帮着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吃过早饭,当太阳越江而过照到村庄里我才会背着书包去上学。

那时学校门口左手边墙壁里安放着一个泥塑观音像,听母亲讲我的母校解放前曾是一个观音庙。进门右边有两间低矮的平房,一间教室一间是老师的厨房加工作室,左边那是两层两间教室的土坯房,低年级学生集中在平房里上课,只有读到五年级才有机会到二楼上课。印象里桌椅板凳很陈旧,缺胳膊少腿很平常,两房之间的院坝虽小可足够让我们下课后尽情嬉闹。

我的双亲都是50年代的初中生,在乡村里算得上稍有学识的人。母亲婚前一直在她的家乡当代课老师,父亲是当时巨甸公社的收税员。婚后的母亲来到我的母校代课,然而那时国家落后,家庭贫穷,生活足够的艰辛,再加上双亲都是家里的长子长女,要担负起家庭的各种生活重担。姐姐出生在文革时期,生活苦难加上国家的政策,母亲没有能继续代课而父亲也放弃了收税员工作。父亲出生在省城后爷爷带着奶奶来到鹤庆生活后辗转到家乡安家的,从小爱动脑也非常好学。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时候改革开放政策鼓励民办企业,乡办企业。80年代末木材市场开放,父亲在乡村里办起了家具厂、小商店,饭店,再后来父母亲把家具厂办到了外地。我们家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家乡山水的滋养,得益于父母亲都是那个年代的文化人。收音机、录音机、永久牌自行车、手表、17寸黑白电视、洗衣机慢慢走进我的生活。再后来我上初中要到小镇上学,12公里的公路伴随我的成长已经由土路变成了弹石路,我用双脚丈量来路改骑自行车。到初中快毕业时公路上各种拉木材的东风车、拖拉机日益增多,再后来公路由弹石路变成如今的柏油路。路上奔跑着各种家轿、面包车。渐渐地拖拉机、东风车淡出人们的视线,国家在日新月异繁荣富强,家乡也随之巨变。

前几年我回母校探望,顺便捐赠了一些书桌、文具,学校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学校。它早在原址不远处空地上盖了两层楼的砖瓦房,校舍整齐,环境清洁,进校门后遇见的学生再不是当年我上学时那群留着鼻涕,头发不洁,衣服有补丁的孩子。他们大胆的向我问这问那,没有了我幼年时的羞涩与怕生。别忘了他们是出生在我的祖国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们将伴随社会文明进步成长,他们将来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希望母校的这些孩子们多些传承祖国文化的勇气,再多一些学习文化知识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切往事仿佛像电影序幕在眼前划过。久远的年代,真实的年代。贫穷的家乡,富饶的家乡。年幼的你,真实的你,一切好像从未远离,只是时代的脚印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陈钰琴)



         

主办:中共云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丨 云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临沧市云县新云洲社区广场南路1号  邮箱:yxjwxcb@163.com  
 滇公网安备:53092202000135号 滇ICP备19003775号-1  技术支持:临沧腾毅科技

金刷子公文